環境永續

氣候影響全世界,間接也會影響企業管理策略,帶來營運衝擊,在目前國內環保意識上升情況下,為減輕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溫室氣體問題,必須符合溫室氣體減量相關法令要求外,並推動各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案,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環境政策

盛達能源政策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公司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環境,並符合相關法規和標準。適當的能源政策可以幫助公司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並因應氣候變遷是公司永續經營的責任,藉由持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使用再生能源,致力成為全球綠色製造的領導者。

本公司每年都會經由第三方驗證來驗證ISO 14001(ISO 14001證書號碼:TW07/01136 效期:2024/08/31~2027/08/31),確保公司確實執行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並已於2025年第一季完成ISO 10464-1溫室氣體查證。

能資源管理

盛達集團2024年之能源使用量如下表所示,相較2023年增加1193.29GJ能源耗用量,能源強度增加0.44GJ/營業額(百萬元),因近年來,集團積極拓展儲能案場業務,隨著完工案場數量持續增加,後續維運需求亦隨之上升。此外,2024年度新建案場規模較以往年度顯著擴大,工程期間需處理之作業更為繁複,導致公出頻率提高,整體油耗因而上升。另一方面,因應2024年集團營運策略之調整,部分廠區用電量較往年有所增加。綜合上述因素,致使2024年度能源強度較2023年有所上升。
定量指標 單位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電力使用量 度/年 456,852 631,861.20 710,211.60
GJ 1,644.67 2,274.70 2,556.76
汽油使用量 L/年 17,860.80 22,955.50 46,499.60
GJ 582.89 749.16 1,480.36
柴油使用量 L/年 2 19.6 4,997.90
GJ 0.07 0.69 180.71
組織特定度量 營業收入 營業額 營業額 營業額
組織特定度量值 新臺幣百萬元 880 1,574 1,787.80
總能源消耗量 GJ 2,227.63 3,024.55 4,217.84
能源強度 GJ/百萬元營收 2.53 1.92 2.36

說明:

  1. 電力熱值換算為1kWh=0.0036GJ。
  2.  轉換係數來源以2023年能源署能源統計手冊、113年度車用汽、柴油熱值與環保署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計算燃料熱值,汽油7,609 kcal/L;柴油8,642 kcal/L;液化石油氣6,635 kcal/m3;1 kcal=4.184 KJ。電力熱值換算為1kWh=0.0036GJ。
  3.  2022年組織特定度量的營業額數值僅含有盛達、盛齊、盛陽。
  4. 2023年及2024年組織特定度量的營業額數值僅含有盛達(總公司、宜蘭廠、新竹實驗室)、盛齊、盛威、盛智達及盛益晉好;能源數據含有盛達(總公司、宜蘭廠、新竹實驗室)、盛齊、盛威、盛益晉好及盛智達。
  5. 2023年揭露量為本公司,現納入子公司用量,故進行資訊重編。

節能成果

每年盛達集團都致力於節能減碳的政策,針對各地方檢討及探索可以更精進的地方,除了持續在宣導更方面的節措施,如:宣導隨手關燈、裝冷氣的遠端遙控控制形成智慧空調、購買使用循環扇讓冷氣溫度不用開太低、日光燈座有故障時更換為LED燈式,以及使用電子化表單及簽核流程來減少紙張用量等。

本公司在2024年更換LED平板燈統計共計41座,和傳統輕鋼架燈具比較用電2,000小時可省電共約5,986度,減碳約2,837公斤,相當於種植236棵樹;晟瑞於2023年底已全面更換為LED燈管照明設備,並已更換智能電表,將用電監測頻率由原本每兩個月一次,提升至每15分鐘即時監測,有效掌握用電趨勢與異常警示,提升能源管理效能。 由於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及不穩定特性,造成全台夜尖峰用電相較嚴峻,也增加系統調度上的難度。故盛達集團配合政府綠能政策,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產業,於全台各地建置儲能案場,可以有效利用閒置土地或屋頂,增加台灣綠電來源發電量佔比,2024年共建置7個儲能案場,透過電網頻率的高低變化,儲能設備立即反應作動,減緩電網波動。將多餘的再生能源儲存於儲能設備內,可以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及穩定性,降低台電用電尖峰期可能的缺電危機,補足用電缺口,維持穩定電力供給及推動綠能產業之目標。

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之主因,因此盛達集團積極應對並進行溫室氣體盤查,2024年之溫室氣體排放可分為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直接排放源為汽柴油使用,間接排放源為電力使用,2024年加入範疇三之排放量,無破壞臭氧層之物質及其他重大氣體排放,盛達集團將持續努力精進作為,落實環境永續之目標。詳細排放總量如下:

項目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範疇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42.14 68.96 153.69
範疇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232.54 312.77 336.64
範疇三: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262.14 288.6
總排放量=範疇一+範疇二+範疇三(噸CO2e) 274.68 643.87 778.92
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0.31 0.41 0.44

註:

  1. 排放係數依113年2月5日環境部公告溫室氣體排放係數計算。
  2. 外購電力引用經濟部能源署公告之電力排放係數, 2022年電力排放係數=0.495kgCO2e/kWh;2023年電力排放係數=0.494kgCO2e/kWh;2024年電力排放係數=0.474kgCO2e/kWh。
  3. 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總排放量(噸CO2e)/營業額(百萬元)
  4. 2023及2024溫盤數據含有盛達(總公司、宜蘭廠、新竹實驗室)、盛齊、盛威、盛益晉好及盛智達;
  5. 52022為自行盤查,自2023年起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由第三方查證。

減碳目標規劃

為達成本公司淨零未來的願景,本公司針對淨零排放、綠色能源、節水環保、永續產品等多個面 向,以2022 年為基準年,每年依現況做滾動式調整,提出應對綠色保護目標承諾,並訂定氣候變遷 管理目標,規劃短期與中期目標,並透過回顧2023年減排狀況,檢視減碳之效益。


氣候變遷中長期計畫管理目標:

項目 指標 2024年 2030年 中期目標 2050年 長期目標
環保產品 永續產品銷售額占營收比 8.95% 15% 20%
減緩 再生能源使用百分比 0 20% 50%
每百萬營業額(範疇一及二)排放量 1% 6% 10%

廢棄物管理

盛達的廢棄物分為一般民生廢棄物,主要來自事業員工生活垃圾、廢塑膠和廢紙,另外為有害事業廢棄物,主要為廢電子零組件、下腳品及不良品、含金屬之印刷電路板廢料及其粉屑、附零組件之廢印刷電路板及客戶退回無法維修不良品造成的報廢品(含金屬之印刷電路板廢料)。有害事業廢棄物和盛達於營運生產製程中產生的廢錫渣委由合格的甲級廢棄物清運處理機構、回收再利用由第三方機構執行,而盛達於營運生產製程中以上游供應商原材料之包材,最多的主要為材料用到的包材包含廢紙箱和廢塑膠以及客戶退回無法維修不良品造成的報廢品(含廢紙箱和廢塑膠)。本公司所委託之第三方清運公司皆遵循「廢棄物清理法」及相關規定,且均無溢散洩漏等情勢,並設有GPS定位系統,力求減少對環境生態之破壞,有害物質佔公司廢棄物佔比低,無顯著影響,對公司廢棄物管理不具重大性。員工生活垃圾係由所大樓管理中心統一委託處理,本公司所有產生的廢棄物僅暫存,委外處理或回收,不自行進行直接處置,宜蘭廠員工生活垃圾為購買龍德工業區專用垃圾袋,每周將其垃圾收集後,放置大門,由工業區約聘清潔處理公司代為處理。

盛達致力於保護環境,所產之廢棄物皆做好分類,且積極採取循環經濟或減少廢棄物之具體行動,如材料包裝用料(包裝袋、緩衝材料等)供應商回收重複再使用。2024年有1家供應商分別回收包裝袋、緩衝材料重複再使用。並導入ISO 14001系統進行廢棄物管理。2024年宜蘭廠除民生廢棄物外,無產出其他廢棄物之情事。


公司總部的日常營運過程中所產生的一般垃圾,因辦公大樓由管理中心統一負責處理與清運,難以單獨針對盛達進行確切的量化與監控。為有效掌握公司營運過程所產生之一般廢棄物排放量,以利後續管理及減量措施之推動,採用地方政府公布之人均垃圾產生量統計數據進行合理估算。 部分據點辦公室場區以縣市人均垃圾產生量估算為盛齊綠能10.25公噸、盛美1.43公頓、盛益晉好1.92公噸及新竹實驗室1.37公噸。

盛達有害廢棄物產生與處理情形

廢棄物組成成分 離場
項目 有害/非有害 2023年 廢棄物的處理 (噸) 處理方式 2024年 廢棄物的處理 (噸) 處理方式
含金屬之印刷電路板廢料及其粉屑 有害 0.64 其他處置作業 0.21 其他處置作業
廢電子零組件+下腳品及不良品 有害 0.11 其他處置作業 0.02 其他處置作業
附零組件之廢印刷電路板 有害 6.36 其他處置作業 8.37 其他處置作業
合計 7.11 8.6

註:

  1. 以上數據為盛達總部。
  2. 廢棄物重量均以公噸為單位。
  3. 回收作業方式類型:如再使用準備、再生利用及其他回收作業。
  4. 可說明再生利用類型:如降級利用、升級利用、堆肥或厭氧消化。
  5. 其他回收作業:如變更使用目的或翻新。
  6. 處置方式類型,如焚化(含能源回收)、焚化(不含能源回收)、掩埋及其他處置作業。
  7. 可說明其他處置作業,如傾棄、露天燃燒或深井注入。
  8. 「離場」指在報導組織的物理邊界或行政控制範圍之外。

盛達總部非有害廢棄物產生與處理情形

廢棄物組成成分 離場
2023年 2024年
項目 廢棄物的產生 (噸) 處理方式 廢棄物的產生 (噸) 處理方式
廢塑膠 0.18 其他回收作業 0.33 其他回收作業
廢鋁 0.02 再生利用 0.01 再生利用
廢紙 5.18 其他回收作業 3.46 其他回收作業
一般生活廢棄物 13.32 焚化 9.37 焚化
合計 5.35 -- 3.78 --

註:

  1. 以上數據為盛達總部。 
  2. 回收作業方式類型:如再使用準備、再生利用及其他回收作業。         
  3. 可說明再生利用類型:如降級利用、升級利用、堆肥或厭氧消化。   
  4. 其他回收作業:如變更使用目的或翻新。
  5. 處置方式類型,如焚化(含能源回收)、焚化(不含能源回收)、掩埋及其他處置作業。
  6. 「離場」指在報導組織的物理邊界或行政控制範圍之外。 7.         
  7. 員工人數為年底員工在職人數。
  8. 2024年一般生活廢棄物量較2023年有所減少,主要原因為部分員工轉調至子公司盛美。

水資源管理

本公司為追求用水效率極大化,透過日常宣導推行隨手關閉水頭,使用節水器具,透過日常行動,強化全體員工珍惜水資源之素養,落實節水成效。 本公司與宜蘭廠用水主要為生活用水,水源為自來水,無使用地下水之情事,本公司統一由大樓共同處理,主要來源為翡翠水庫;宜蘭廠則為新城溪;晟瑞用水全數來自台中市自來水供應系統,無使用地下水情形,亦無涉及工業製程用水與水回收系統,屬於純辦公室生活用水性質,透過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本公司、宜蘭廠及晟瑞用水風險評估結果皆為中低風險區域,對公司及廠區附近之水源及生態環境無顯著影響,對公司水資源管理不具重大性,且宜蘭廠每半年針對廢水排放水質進行檢測,其檢測結果皆符合主管機關的排放標準。本公司用水量資訊係依據經濟部水利署所公布之「水資源指標資訊揭露範例」中的定義進行統計。根據該定義,用水量係指取水量加計重複利用水量之合計數。惟本公司於生產製程中並無重複利用水之情形,故本公司所揭露之用水量即為實際取水量。重要生產據點(盛達宜蘭廠與晟瑞),宜蘭廠2024年取水量為0.2042百萬公升,用水密度為0.0072,晟瑞總2024年用水量為 0.2770 百萬公升,晟瑞水費單上未徵收污水費,無法取得統計數據,故未揭露排水量及耗水量。

盛達宜蘭廠用水資訊

年度 2023年 2024年
取水量(百萬公升) 0.1054 0.2042
排水量(百萬公升) 0.0870 0.1640
耗水量(百萬公升) 0.0230 0.0330
組織特定度量(百萬元) 營業額 營業額
組織特定度量值 0 27.5130
用水密度 0 0.0072

 註:

1. 耗⽔量= 取⽔量- 排⽔量。

2. 用水密集度計算方式為:取水量(百萬公升)/ 營業額(百萬元)。

晟瑞用水資訊

年度 2024年
取水量(百萬公升) 0.2770
組織特定度量(百萬元) 營業額
組織特定度量值 17.1800
用水密度 0.0183

 註:

1.耗⽔量=取⽔量-排⽔量。

2.用水密集度計算方式為:取水量(百萬公升)/營業額(百萬元)。

3.晟瑞水費單上未徵收污水費,無法取得統計數據,故未揭露排水量及耗水量。

4.晟瑞2024年4月加入盛達集團,故無2023年資訊。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 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監督及治理

    本公司定期召開董事會,永續發展委員會依金管會規定每季定期向董事會報告ESG執行狀況及溫室氣體盤查目標達成情形。永續發展委員會下設置公司治理、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永續風險管理及資訊揭露等四個小組,由各小組成員共同組成執行小組負責推動相關事宜。

  • 所辨識之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企業之業務、策略及財務(短期、中期、長期)

    由永續發展委員會於每年期初開會時討論並辨識對於公司具有影響之氣候風險與機會,並與外部專家根據發生可能性與財務衝擊進行評分,以篩選出重大的轉型氣候風險、實體氣候風險與轉型氣候機會。針對風險區間定義為:


    ●  短期:1-3年

    ●  中期:4-10年

    ●  長期:超過10年以上

  • 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轉型機會


    配合政府能源轉型,定期檢視本公司所能提供光充儲充儲專業服務解決方案,進而提高本公司營收。

    本公司近年來積極佈局太陽能、儲能及充電樁等事業,目標朝多角化經營與推動事業轉型,相關企業子公司盛齊與盛益晉好能源等配合政府政策法規,致力於環境再生能源發展並提供全方位綠能解決方案服務,2024年度綠能業務營收已占全集團合併營收81%以上,未來將能有效提升集團營收。

  • 氣候風險之辨識、評估及管理流程如何整合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永續發展委員會由跨部門主管成立四個工作小組,每2年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之辨識與評估,並每年檢視是否需依實際營運環境進行調整。平時風險控管由各事業單位依內控程序進行,並由各工作小組定期向永續發展委員會進行彙報執行進度與成果。

  • 使用情境分析評估面對氣候變遷風險之韌性,應說明所使用之情境、參數、假設、分析因子及主要財務影響

    轉型風險情境

    國際能源總署(IEA)

    STEPS既定政策情境(2.5度C)

    NZE淨零排放情境(1.5度C)

    • 法規-淨零排放及減碳要求及氣候變遷因應法:購買綠電(再生能源憑證)減少碳排放,以降低碳費與超排成本。再生能源憑證預估每張購買成本5,500~7,000元。依據排放量繳納碳費、未達減量目標而被課徵超排費用、減少灰電使用改採購綠電、或為達成碳中和而購買碳權等,預計將使營運成本或營業費用增加。
    • 市場風險(客戶行為改變與原料成本上升):配合電源客戶要求,執行特定產品碳足跡查證,定期揭露公司碳減量資訊,以降低轉單損失;另外積極配合集團節能策略,降低因電費上漲帶來之衝擊。

    實體風險情境

    2°C升溫情境(SSP3-7.0情境),臺灣周邊海平面上升數值估計為0.5公尺。

    4°C升溫情境(SSP5-8.5情境),臺灣周邊海平面上升數值估計為1.2公尺。


    長期性-海平面上升:

    1. 報告邊界所涵蓋之公司其所在場域尚無相關風險。
    2. 定期檢視實體風險災害潛勢變化對本公司所帶來的影響,以利提早採取適當預防措施。
  • 因應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說明該計畫內容,及用於辨識及管理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之指標與目標

    俟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設備之基線調查後再擬定具體之風險轉型因應計畫與管控指標目標。目前已先推動相關節能措施說明如下:


    1.評估建置能源管理系統之可行性。

    2.透過更換LED燈管取代傳統燈具,以達到節能目標。

    3.響應政府訂定「2050淨零排放」及擴充再生能源之政策目標,本公司參與台電AFC儲能系統建置有助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率,本公司2024年持續投資綠色能源產業,對盛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投資金額約18,000仟元,用於建置太陽光電之再生能源電廠投資及建置,預估每年綠電發電量平均可達1,100千度,減碳量約543 tCO2e;本公司自有之太陽能電廠於2024年度累積發電並售予台電共約1,426千度,有助於台電減少碳排放量約705 tCO2e。

    • 本公司推動節能減碳行動,基於企業社會責任及綠色生產永續經營之目標,減少紙張用量、溫室氣體排放量。具體措施為鼓勵供應商回收材料包材、宣導隨手關燈、裝冷氣的遠端遙控,購買循環扇讓冷氣溫度不用開太低、日光燈座有故障時更換為LED燈式、使用電子化表單及簽核流程。
    • 本公司公司2024年更換日光燈41盞,節電5,986度。
    • 盛齊利用客戶群的房舍屋頂及土地,與廠商合作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除能充分利用空間使用價值外,並減少化石燃料及環境污染,截至2024 年屋頂型太陽光電盛齊團隊已完成屋頂型、水面型、地面型,以及漁電共生等案場總設置達1800案場以上,總設置容量為580MWp 以上,未來目標預估2025 年希望達到總設置容量為620MWp 以上。
  • 內部碳定價作為規劃工具價格制定基礎

    2025年盛達集團溫室氣體盤查完成後將依各公司排碳熱點,陸續推動內部碳定價制度作為減碳成本評估之參考。隨時關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及管理法所公告的碳費,以利在內部展開作業。

  • 氣候相關目標,應說明所涵蓋之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範疇、規劃期程,每年達成進度

    本公司已完成2024年度盤查作業,此外,本公司已於2025年啟動範疇三盤查,並配合主管機關之IFRS S1及S2申報時程涵蓋子公司盤查邊界,同時設定具體氣候目標與後續是否使用碳抵換或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Cs)。

再生能源

企業社會責任(CSR),成為21 世紀初以來,全球企業界的共同使命。推展至近年,更興起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潮,呼籲各大法人與大眾投資善盡ESG 的企業,進而達到全球永續經營的願景。

新冠疫情讓全球窮人更窮,50 年來食物問題嚴重,估計全球1.5 億人受糧食危機所苦,全球1/3 水資源缺乏,未來五至十年間,可能有2/3 人會面臨缺水。全球各種極端與不公平現象,讓各界明白想擁抱永續未來,眼前有許多考驗。

「談氣候變遷是風險,但低碳經濟就是機會」,只要換個角度,投入CSR 與ESG 不是成本,而是機會。

盛達依循以往公司一貫的理念,致力於環境再生能源發展。


本公司為響應政府綠色能源政策,於2022年度太陽能電廠新增投資金額為46,149仟元、儲能案場新增投資金額為145,592仟元,2023年度太陽能電廠新增投資金額為649仟元、儲能案場新增投資金額為84,498仟元:投資之太陽能電廠2023年度累積發電並售予台電共約1,440,907度,有助於台電減少碳量約713.2公噸。

響應政府訂定「2050淨零排放」及擴充再生能源之政策目標,本公司參與台電AFC儲能系統建置有助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率,2023年度新增自有案場儲能設備投資金額為84,498仟元,新增建置儲能電池容量共約3MW,協助台電提升能源系統韌性及因應再生能源變動之儲能需求,減少再生能源的消耗。